“犬”及其它

“犬”及其它

莲铜杂文2025-11-16 00:29:51
这些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国人对犬情有独钟。无论是城里人豢养的宠物犬,还是农村人喂养的看家狗,均已泛滥成灾。或许,这是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明显标志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里,以一些凭脸蛋和线条吃饭
这些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国人对犬情有独钟。无论是城里人豢养的宠物犬,还是农村人喂养的看家狗,均已泛滥成灾。
或许,这是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明显标志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里,以一些凭脸蛋和线条吃饭和活着的女人为主流,她们养尊处优,百无聊赖,万般空虚,难耐寂寞,就想着要找个温顺点的动物来寻求点慰籍,于是,宠物狗就自然受到了亲睐,她们有钱有闲,把宠物玩出了百般花样,给狗穿衣、戴帽,甚至穿鞋,有的还嗲声嗲气地叫宠物为“儿子”、甚至“老公”,夏天,袒胸露乳,花枝招展,牵着一条狗,招摇过市,忸怩作态;冬天呢,貂皮獭绒,高雅尊贵,抱着一只犬,哼哼唧唧,心肝宝贝儿。宠物偶有不适,就大呼小叫,地动天摇,又是打针又是灌药,又是送香肠又是喂鸡蛋的,更有甚者,还拨打“110”替宠物求助。从而玩物丧志,败坏了社会风气。还有就是部分在改革大潮中,由农村涌入城市的那些曾穿过带土腥味儿的对襟棉袄的“弄潮儿”,或包工,或经商,由小到大,从弱变强,积累了一定的、甚至丰厚的物质基础,就如同乞丐冷不丁捡了个金元宝,一下子眼花缭乱,诚恐诚惶,于是,便玩起了“土财主”的愚蠢,不管住的是花园豪宅,还是高层楼房,也不管周围邻居是专家教授,还是政府官员,又是警犬又是藏獒的,看家护院,守财拥宝。一时间,犬吠狗叫,四邻不安,偶发意外,给善良者横加灾难,2007年6月,重庆某重点中学老师张女士和丈夫路经杨家坪直港大道时,一只重达40公斤的藏獒从9楼跳下,正好砸中张女士,藏獒当场死亡,张女士昏迷不醒,被送往医院抢救,致使张女士高位截瘫,造成了极大的肉体痛苦和精神伤害。从而引发了一场官司,最后,法院判定,狗的主人(一个搞建筑的富翁)赔偿张女士各种损失费共计人民币95万元。由恶犬伤人引发的纠纷和官司,在北京、上海、兰州等大城市也时有发生。城市里养狗之风日盛,狗医院、狗服饰、狗饲料、狗基地、狗种场等相关产业也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在拉动经济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环境卫生带来了新的、更大的挑战,公众场合狗的排泄物随处可见,臭气熏天,有碍观瞻;动物流行病,种类增加,令人堪忧。而广大的农村呢,不知是追城市的风,还是不约而同,也在起哄似的,一股脑儿近乎疯狂的养狗,有的甚至一家养几条,每当主人出门,那些狗就前呼后拥的,走到那里跟到那里,到了民户家里,那些狗吐着舌头,左窜右跳的,有掀缸盖的,有扒锅台的,闹得人家主人哭笑不得,有口难言;跑到公家场所呢,有爬沙发的,有上了桌子的。这些狗平时大多不拴不圈的,主人忙碌时,就成了一群野狗,到处乱窜,有偷吃的,有在僻静处吓人的,有的还不时跟着小主人跑到学校,有进教室的,吓得一群孩子大呼小叫的,甚至窜进教师办公室,搅得一片狼藉。有跑到村街和公路上追摩托车的,说来也怪,这些野狗还真会看人低,大小汽车它们不敢追,就要专追摩托车,追上去就咬腿,遇上不冷静的,一慌神儿就会摔在一边,轻则眼肿鼻青,重则动骨伤筋;我就亲眼看到过被野狗追得人仰马翻的镜头。有一次,某村住在公路边的一家人,所养的狗在公路乱窜,被一辆过路的做买卖的客货车给轧死了,男主人瞪着牛卵一样的眼睛,张牙舞爪,跃跃欲试,女主人露出泼妇原形,哭鼻抹泪,骂骂咧咧,还念念有词:“什么狗是进口的品种啦,一千多元买的啦,瞎了眼给轧死啦,不赔上几千元不能走呀!”引来一群好事者围观助兴,有帮腔的,有恐吓的,咋咋呼呼,吵吵嚷嚷,直把那个车主给吓得赔了一千多元钱了事,才走了人。这些狗还常把串门走亲戚的人,以及玩耍的小孩咬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由此而引发的邻里纠纷和社会矛盾日益严重。每天从傍晚直到第二天凌晨,村里不管那个角落,一有点什么风吹草动,就会引起狗叫,顿时,一呼百应,此伏彼起,犬声阵阵,煞是喧嚣,搅得全村百姓都睡不下个安稳觉。如此“狗事”,几乎泛滥成灾。还真成了农村的一大独具特色的景观。
狗,一种常见的犬科哺乳动物。通常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本来,养一只来解闷逗乐,看家护院,倒也无可厚非。但养的过度夸张,泛滥,甚至祸及公共安全和生活环境,则成了落后,愚昧。再者,狗虽然对主人温顺、忠诚,但除了主人之外,不分良莠非吠即咬,如不加看管,任其乱窜,损物伤人,也着实可恨。况且,我们常把惯于对有钱有势者巴结讨好,阿谀奉承的人,比作犬类,把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人,说成是走狗么!那么,在精神文明已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从城市到农村,都异口同声的把狗如此“推宠”,养狗如此忘形,是否是一种价值观念的错乱?!
如果,我们再不采取得力措施,对养狗加以规范和治理,长此以往,任其泛滥,肯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