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客套

关于客套

家邑散文2025-11-08 15:26:41
QQ嘀嘀作响,双击闪烁的头像,弹开对话窗口,接二连三地出现“近来如何?”“最近怎样?”“过得好吗?”诸如此类的问候。岁末年初,总有些关怀适时而现。多是些久未联络的朋友。有点温暖,因为有人惦念。有点郁闷
QQ嘀嘀作响,双击闪烁的头像,弹开对话窗口,接二连三地出现“近来如何?”“最近怎样?”“过得好吗?”诸如此类的问候。岁末年初,总有些关怀适时而现。多是些久未联络的朋友。有点温暖,因为有人惦念。有点郁闷,因为温暖中裹挟着客套,削弱了温情,美中不足。
禁不住又细细揣摩起了云云客套。
但看:心领神会之交,自是对对方近况了如指掌。对话多是省略客套,忽视寒暄,直奔主题,直抵心灵。客套自当被拒之千里之外。泛泛之交,擦身而过时,点头微笑,同聚一方时,也叙叙旧,说说彼此,聊着共同认识的人,扯着共同关心的事。此情此景,似是虚席以待客套,而它如影随形便也那般水到渠成。熟悉的陌生人,有话逢知己千句少者,可以天南地北,神聊海侃,胡掐乱掰,无所顾忌,人走话凉;有话不投机半句多者,始终信守沉默是金,千呼万唤始未来,不抱琵琶未露面。自然也不会让客套煞了风景。
某天,打电话给同事(更换号码,同事未存)。电话那头传来:“喂,你好,请问是谁?”很熟悉的同事,很平常的习惯用语,但生疏感油然而生。我等同事间关系融洽,如同大家庭般,同舟共济,常常直呼其名,直言其事,所有貌似的繁文缛节均被过滤。有乐,童叟无欺,都会分得一杯羹。有风浪,也会众口一词同挡,众擎易举之下总以风平浪静作罢。平日习惯了嘻嘻哈哈,口无遮拦,骤听客客气气、中规中矩的话语,耳朵似乎很困惑。记起,曾经饭后茶余谈及一声没有温度的“你好”,那一声工作式的招牌礼貌语,直教人过耳不忘。为了满足听者的好奇心,拨通了电话,摁了外响。全场哗然,机械的、低沉的、冷冰冻的、四平八稳的“你好”声如一潭死水,无涟漪,寂寥地穿过耳膜。终于知道了招聘话务员要求声音甜美是充满人性化的要求。客套有理,但客套也得有方,且给客套注入些许暖意,别怠慢了耳朵。
生长在礼仪之邦,自小受着礼貌待人的言传身教。而今,为人师,也言传身教着礼貌待人。今日想来,礼貌待人似乎也该张弛有度,过犹不及。如同“近来如何?”类的答语几乎是固定公式,无非就是“还行”、“还好”、“还不错”,即使过得不好,也大致会口是心非,如是回答。除非关系有点小暧昧,想获得心灵慰藉,许会直言不好或婉言不好。抑或是心情低谷期,积郁不吐不快,“近来如何”类的乘虚而入,牵动倾诉的神经,如导火线般让一言难尽的话语倾巢而出。个案不论。常规常态下,此类问候只是心里的设问句,明明知了答案,又明知故问。但于人际交往中,似乎也有赖于它来打开话局。如同规则般,不知是否入主人际交往技巧类的条目。而话局又喜以“有空过来玩”、“找时间聚聚”、“有空喝茶”之类作结,无论是真心的、实意的,敷衍的、了事的,大都回以“好”。此“好”,大多言而无信。似乎又背弃了做人的准则。明明知道有些空间无法逾越,有些时间无法交汇,有些茶话无法再续,但还是会敲出“好”字。扑朔迷离的客套世界。
关于客套,个中况味,值得品咂。只是困了,且眠。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