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车

行者无车

晬盘散文2025-07-12 23:04:07
母亲与两个弟弟住在皖南的县城,离合肥也就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一家三口是大年三十坐长途大巴赶过去与他们团聚的。虽说正值春运时期,可当天乘车的人并不多。由于没有买到直达车票,在芜湖中转了一下。与自己开车
母亲与两个弟弟住在皖南的县城,离合肥也就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一家三口是大年三十坐长途大巴赶过去与他们团聚的。虽说正值春运时期,可当天乘车的人并不多。由于没有买到直达车票,在芜湖中转了一下。与自己开车相比,除了途中时间稍长一些,其它没感觉有多少不方便。
此前虽然有同事和朋友好意表示可以安排车辆接送一下,但考虑到路途不远、驾驶员一年到头也难得有时间休息,就婉言谢绝了。
在市分公司任职时好赖算个“鸡头”,调到省公司工作就成了“凤尾”。虽然到市分公司公干时被客气地称为“省公司领导”,其实自个儿心里明白,也就是个大办事员而已。区别最明显的,就是不配公务车了,成了“无车一族”的成员。
见同事们大多拥有私家车,于是也就注意了解相关信息,准备买车。由于家住市中心,不仅停车不便,关键是主干道当时正在进行全线拓宽改造,车辆进出艰难,购车计划只得滞后实施。
“打的”于是就成了家常便饭。但是修路致使堵车现象非常严重,以至出租车很难等到,好不容易等到了,也常常是只见计价器跳动却不见车辆挪动。
后来我上班时改乘公共汽车,结果发现公交车并非印象中的不堪忍受,只是过去带有成见、不太适应而已。下班时则索性散步回家,好在途经环城公园,一路风景迷人,且行程只有四五十分钟,权作步行锻炼,倒也洒脱自在。
其实,我多年前就有了驾照。刚调回时,看到别人开车还真是有些眼热手痒。随着步行习惯的养成,购车的冲动也逐渐平息。经常看到有同事和朋友因违章被罚款,因小碰擦而奔忙于保险公司和修车厂,抱怨油价高、道路堵、停车不便等,不由为自己暂时没有买车少了此类担忧暗自庆幸。前不久,一位同事驾车不慎撞到一个退休大爷,老人因骨折住进医院,双方及家人为之平添了不少烦恼。此事更使我对驾车增多了几分担心。
市中心的道路如今修好了,可是习惯了坐公交车和步行,暂时对买车没了兴趣。原来和我约好一起买车的同事见我按兵不动、反复劝说也无动于衷,于是一个个按捺不住地先后拥有了自己的座驾。看着他们下班时绝尘而去的车影,我依旧不紧不慢地踏上归途,独享徒步行走的那份惬意和轻松。
也许会有“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人,但我对私家车并不反感。一位编辑朋友有次约稿,让我作为反方加入有私家车好还是无私家车好的讨论,我当即表示无意介入。毕竟有条件购车的人群在不断增加,人们的活动半径在加大,以车代步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况且有车的利与弊也不是绝对的,只是在于各人对具体情况的权衡而已。
远在政务新区的公司办公大楼今年将会投入使用,那个时候我也许会拥有自己的车。不过我也做好了必要的思想准备,那就是将要应对那些躲不掉的各种麻烦。
从上下班有专车接送到坐公交车甚至步行,这种落差在别人眼里可谓是“从米箩里掉到了糠箩里”。不过,我并未感到有多少失落。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此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增加了锻炼身体的机会,如此也算是作为无车者的乐趣和欣慰吧。
说来也怪,我并不怎么怀念配有公务车的那些日子。人在职场,往往身不由己。处在其位,只能选择直面应对各种挑战。看上去风光的背后,有时可能会隐藏着不为常人所知的苦衷和无奈。
想当初,为了那份可怜的自尊,默默承受着种种压力和风险。除了上级指标的考核、员工的热切期盼、过于频繁且费时伤身的诸多酒场应酬,还有异地交流所必须面对的生活不适和家庭困难,如此等等。个中滋味,非切身经历难以体会。因而,我对领导恩准我回合肥的人性化安排一直心存感激。
其实,有车也好,无车也罢,无非是出行方式的不同。有车多了有车的乐趣,也多了有车的牵累;无车少了有车的方便,也少了有车的烦忧。
或许,得到某些方面便利的同时注定会失去另外一些乐趣,享受某种快乐的同时也必然会平添由此而来的烦扰。有道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可能人生所面临的选择大都如此。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