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乡游

畲乡游

龠合散文2025-08-09 23:09:57
深秋季节,天高云淡,气候宜人,凉爽的风,使人身心舒畅,我们丽水诗友,在市诗词与楹联学会年会之时,赴景宁采风。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回到久别的故乡,使我精神为之一振。畲乡建设日新月异,处处诗情画意,使人心
深秋季节,天高云淡,气候宜人,凉爽的风,使人身心舒畅,我们丽水诗友,在市诗词与楹联学会年会之时,赴景宁采风。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回到久别的故乡,使我精神为之一振。畲乡建设日新月异,处处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有耳目一新之感。
魅力乡村
我们走上了称为“畲乡之窗”的大均之旅。大巴车离开县城,车窗外碧树如茵,溪流潺潺的风景,很快就把我吸引住了,沿路的风景还没看够,大均就到了。车停处,迎面是古朴典雅,书有“畲乡之窗”牌扁的门楼。入得门来,大均村容整洁有序,民居修缮一新。村头一棵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身挺拔缠满红布条的古樟,绿色的树冠犹如大鹏展翅,使大家纷纷驻足留影。树前大石上书“唐樟”,樟树脚下大溪清流如镜,古樟溪流相互依偎,共同见证着历尽千年风雨沧桑的大均古镇。有古村必有古树,绿树碧水绕房屋,是景宁村落的特征。看到“唐樟”,很容易就使我们联想到“云中大漈”,想到千年柳杉王。唐樟边的戏台上,正表演着畲族风情节目,诗友们大都去观看,去体会畲乡的婚礼风俗。
我独自悠闲地沿着村中幽静的石阶小道行走。村庄的整洁、静美与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的热闹,有动有静,感觉特别的惬意。幽深古道里,有一座坐南朝北,小巧玲珑,布置紧凑,房屋三直,东西两厢的古民居,吸引我停下脚步。只见门楼双托翘檐,左右各雕麒嶙一只,镂空砖雕,技法纯熟,雕刻精细,外书“北极彤云”,上面有“福、禄、寿、喜”及花卉、人物图案,寓意小院主人吉星高照,家门兴盛。门楼内书“竹苞松茂”,整个门楼平雕、浮雕、辍雕各种工艺,相辅相成,有机结合。院子内墙角取大溪中鹅卵石砌成,天井石板铺就。门窗、梁枋、牛角、雀替镂工独特,蕴意深刻,保存完好。这座具有江南风格的民居古建筑,据介绍是清光绪年间大均首富李光源之宅。
古道的西面大溪旁有座“浮伞祠”,历经明、清民国四度修缮。门前溪石铺就,拾阶而上,西门入祠,殿内有戏台、天井,朱漆柱梁,墨绘壁画,正殿供奉着马夫人神像。相传唐代有马氏,娘家为大均马车前村人,嫁鸬鹚村一贫苦人家,事姑尽孝,一日,马夫人至景宁持羹奉姑,至大均时,正值水涨无渡,遂浮伞渡之,终成仙佛,后皇封“护国马氏天仙”。后来,村人在村头高处建这“浮伞祠”,又名“马仙宫”。祠西大溪边,古树参天,风光秀丽,美不胜收,令人陶醉,正是当年马氏过渡之处,故又称“浮伞渡”。
古代畲族同胞大分散,小聚居,基本上都住在大均的半山腰,在小镇居住的大都为李姓。现在镇内还较好地保存着“南屏挹秀”的老宅和李氏宗祠门庭等古建筑,无声地向人们述说曾经的辉煌,马夫人传说和“浮伞祠”锦上添花,给小镇留下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寻踪
一个城市没有了文化的积淀,就如同水上浮萍,没有了灵魂。景宁城区土地资源有限,还建设了宽敞的广场,“中国畲族博物馆”、孔庙和“景宁城市展览馆”也很大气。它告诉我们,城市规划者的睿智和富有远见。
走进博物馆,展厅里大量的图片和实物配上文字说明,告诉观众畲族的起源,历史演变和发展历程。展示给我们畲族独特的祭祖活动,畲族同胞织的彩带、穿的服饰、戴的凤冠以及民族风情、生活习惯、文化体育活动项目等等。我们生活在畲汉杂居地区,对畲族同胞的生活习惯、生产情况,畲族文化耳闻目睹。看到那些畲民当年从事农业,诸如犁、牛轭、耙、锄、镰之类的生产工具。还有我们十分的熟悉大漈罐、三脚风炉、火笼、木制家俱等生活用具。这些物品我们曾经使用过,或者在畲族同胞那里看到过,很多为畲汉通用。这些东西在五十年前随处可见,现在却成了稀有之物,收集这些朴素的土展品,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变迁,将越来越显得弥足珍贵。
历史上处州十县都有孔庙,据我所知,能保存到现在并开馆展览的只有景宁。瞻仰孔庙,不禁使我肃然起敬。立在庙前的《鹤溪孔庙修缮记》起句云:“鹤溪胜地,文脉悠悠,孔庙修缮,旨在弘扬深厚文化底蕴。”它在告诉我们畲乡人孔庙修缮之目的。进得庙来照墙边耸立着石柱牌门,门上横扁楷书“檑星门”、“德配天地”、“贯道古今”。出自《孔子赞》,“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统承义皇,源启沫泗,报功报德,百王崇祀”。德配天地,意思是说:他的德行与天地齐同,与日月同辉;道冠古今,意为他的“道”泽被万世,古今不二。孔子最早整理六经,作为他教学所用的教科书,立下的经典成为世人的楷模。
孔庙五间两进一正两偏两天井。牌门前有一口半月塘,塘四周地面溪石铺就,檑星门前有石板桥横跨半月塘,东西两壁花岗岸石雕孔门七十二弟子像。过石桥,入戟门,进天井,上祭台,正殿供奉着圣人与弟子的神像,偏殿各为碑廊、乡贤塑像和进士名禄,记载着景宁的历史和名人的功绩。
博物馆对面是景宁城市展览馆,馆内的壁画、照片、沙盘、影像、文献向观众展示着中国畲乡的历史,小县名城的现在和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畲乡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鹤溪流韵
夜暮降临,鹤溪两岸,风景如画,如梦如幻,漫步溪边,犹入仙境。岸边人行道上灯火阑珊,沿溪景观带分为上下两层,防洪、亲水性好。横跨鹤溪的府前大桥,美观大方,雄伟气派。
景宁素有“廊桥之乡”之称,境内现在还留存着上百座木拱廊桥。就在我的故乡沙湾水井上坪村自然村,一个小小的村落从村道过山涧沟壑,至今也有保存着完好的廊桥。
鹤溪廊桥为近年新建,可堪称鹤溪一景。桥墩美观防洪,水中汀步牢固,可供人涉水过溪,桥梁拱架结构,设计新奇,廊屋为四柱九檀,一层两坡顶,桥中为无开间二层重檐,歇山顶建筑,顶盖碧瓦,青砖桥面,两边围栏可供人歇息,凭栏远眺,桥头为重檐歇山顶木结构桥亭。灯光设计颇具匠心,倒影水面,拱屏钩月似满月,桥亭亮丽象金塔,两岸灯火如戏水游龙,流光溢彩万花筒。流动的溪水,流动的画面,使人如痴如醉,留恋忘返,美景如画,我与同行诗友赞不绝口。
景宁的发展,如同已经打通了大山通往外界的高速隧道,正在不断地缩短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与长三角接轨,与大都市相连。采风结束,看到故乡近年的巨大变化,颇有感慨,遂填词一阙:
踏莎行·景宁畲乡游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