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矛盾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处处都有分歧、争执,甚至是血腥战戮。矛盾呈现给人的大多是这样的现象。因而人们对它的印象便一直不太好。每个人的天性里都有一种趋利避害,躲避矛盾的因素。中国人的习性又是喜欢息事宁人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处处都有分歧、争执,甚至是血腥战戮。矛盾呈现给人的大多是这样的现象。因而人们对它的印象便一直不太好。每个人的天性里都有一种趋利避害,躲避矛盾的因素。中国人的习性又是喜欢息事宁人的,历来推崇的是“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心态,所以往往一见矛盾就害怕,要么避之不及要么充当一下“和事佬”,只有少数有魄力有气度有正义感的勇士方能迎刃而上并坚持不懈,直到妥善解决问题。然而矛盾真有洪水猛兽般可怕吗?不然。矛盾不但稀松平常而且对个人对社会都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可怕的只是把矛盾不断地扩大再扩大到无法收拾的地步,那么矛盾就会拥有无穷的力量甚至摧毁一切。
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既充满矛盾又十分合理。从辩证发展的科学观角度看,正是矛盾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微观角度看,矛盾促使人思考、探索,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处世能力,使人与人关系更为和谐;从宏观角度看,矛盾让世界万物优胜劣汰,去旧革新,健康发展。
先说微观的。这是与我们切身相关的东西,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实实在在的,也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人是这个社会的成员,处在很多关系之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亲人之间、爱侣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等等关系都是我们需要面对处理的。所以有人说做人就是做关系,虽然我认为做人并不只是做关系,但关系的确是做人很重要的一环。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思想,因而冲突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对待化解。虽然不同的关系矛盾因素不同,但解决之道还是相通的。古人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放之四海皆是准绳。我们做人要讲究进退,何时进何时退,把握得好,做人也就成功大半了。像范蠡与文种同为越国大夫,都是良才俊杰但结果却截然相反,范蠡功成身退,驾一扁舟游于江湖,逍遥自在,安享晚年,而文种却官迷心窍,贪享富贵,最后被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越王勾践所杀。这就是懂得进退与不懂进退的人的人生际遇的区别。
人之所以不知退往往是太重名利二字,所以一个太自私太重利的人往往是矛盾的制造者,人如果多一点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想一下,很多矛盾就会自然化解。比如朋友之间,不要太计较得失,吃亏是福,则自然和乐。对其他人亦然。人特别是在利益发生冲突,尤其关系生死前途等大的利害关系时,往往会显露出自私的本性,平常谦恭礼让看似软弱的也会变得张牙舞爪。我不是要大家都放弃自己的利益,适当的利益还是应该争取的,特别是于法于理上属于自己的权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话是失之偏颇的,毫不利己是反人性的,人首先要明白人人都有利己之心,然后才能推己及人,在利己的同时做到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但利己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度自私过度贪婪,如果为了利益不惜牺牲一切不择手段去践踏别人的尊严与利益,这样就只会招来嫉恨与横祸。其实一般无关痛痒的利益尽可退让,以小利换得别人对你的好感与友情又何乐而不为?至于重要的利益则通过正当的手段去争取,最好让对方输得心服口服。即使做不到也不要用卑鄙的手段去伤害对方招致仇恨,这样最后只会给你自己找来麻烦带来害处。
人的幸福有一大半来自家庭婚姻的幸福。所以面对亲人的矛盾和夫妻的矛盾我们更不能忽视,亲人爱人是这个世界上我们最重要的人,他们值得我们花心思去化解矛盾,经营感情,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个人的修养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先说爱人之间。相爱容易相处难。夫妻或者恋人之间一旦过了“蜜月”期就会出现矛盾,在“蜜月”期彼此都自然而然压抑个性去迎合讨好对方,“蜜月”一过,彼此的新鲜感消失,个性就逐渐暴露出来,于是两个不同的个体相触就会不断地产生磨擦,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好现象。因为这时你可以更加了解对方,如果你对对方是认真的,你必然不会轻易放弃,那么两个人要继续走下去,又要怎么相处呢?这时你该静下心来想想这次矛盾的前因后果,再多从对方角度出发想问题,审查一下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并加以改正,如果两个人都能这么做,那么下次同样的矛盾就不会再发生,久而久之,两个人就会变得愈来愈和谐,精神上也愈来愈默契了。
两个人就像两个圆球,必然先不断地磨擦,磨掉各自的一半后才能和谐地融合为一个球。如果你能久而久之这样坚持,你会发现不久之后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你了,你已经脱胎换骨,在不断地反省,不断地包容,不断地完善自我之中,你的胸怀会为之拓宽,你的修养会为之提高,你的爱也将为之升华。
再说两代人之间。父母与儿女,晚辈与长辈之间的关系。通常我们把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称为“代沟”。父母对儿女总是难以用平等的目光看。要么把孩子宠着,事事任之由之;要么把孩子严厉地管着,以自己的想法去设计他的人生管教他的思想。其实孩子也是人,有他独立的思想与人格,我们要学会尊重,但又不可放任自由,因为孩子毕竟很不成熟,由着他的天性来必然坏事,正确的做法应是按其本性拓展并加于诱导则可。我们不必要让天生好动的孩子硬是每天坐着读书,也不必要让一些对读书憎恶的孩子硬要考出好成绩。人的智力是不一样的,人的特长兴趣也不相同,我们应学会观察,然后扬其长避其短,这样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但成才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健康良好的品性与心态,才能立身处世。如果不能立身处世,那其他就枉谈了。何况是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社会?所以培养孩子的品性与行为处世能力是最根本的,同时还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灵,以利其形成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所以要消除两代人矛盾,沟通很重要,父母学会做孩子的朋友,多听听孩子在想什么,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那就能在孩子处引起共鸣了。
我们对长辈的态度不能像对同辈一样随便,无遮无拦,当以恭敬之心相待,即使长辈有错,也要委婉指出,如果发生矛盾,也只能道理说到,退让三分,不要计较得失,或非要辩个输赢,学会退让,宁可自己输一点也要顾及长辈的面子和尊严。除非是大是大非的重大问题(如关乎民族气节、家庭荣誉或追求真理人生理想等),我们才应据理力争,但也不能为此就出言不逊,甚至拳脚相向。
接下来说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小议风格
下一篇:小偷,一个烦难和棘手问题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