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哪里

骫骳杂文2025-04-28 13:00:01
“3月28日13时40分,位于乡宁县境内的王家岭矿中煤第一建设公司63处项目部在井下施工过程中发生透水事故。王家岭煤矿属于在建矿井,当时井下建设员工有261人,事故发生后有108人安全升井,目前仍有1
“3月28日13时40分,位于乡宁县境内的王家岭矿中煤第一建设公司63处项目部在井下施工过程中发生透水事故。王家岭煤矿属于在建矿井,当时井下建设员工有261人,事故发生后有108人安全升井,目前仍有153人被困井下。接到事故报告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张德江副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国务院副秘书长肖亚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在现场组织研究,要求全力组织抢救,科学制定救援方案,严防发生次生事故,并进一步查清人数,查明事故原因,吸取教训,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副省长陈川平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研究抢救方案,并作出重要指示。”
这就是有关“3.28”透水事故的最早报道。有媒体称,这次悲剧已必将成为2007年8月17日致使181人丧生的山东新泰透水事故以来,我国遇难人数最多的煤矿安全事故。尽管现在下这样的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无论如何它都又是一次沉痛而又触目惊心的“教训”。不过这种教训对于当下的中国公民来说似乎已经不在惊奇了,因为,从他们漠然的神情中,我们最多不过能看到的就是几分遗憾。用一句地地道道的四川话来说就是“咋个了?咋个又着了?”。
是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问题出在哪里?
据有关媒体透露:王家岭煤矿在建设之初的时候,公司的目标是将以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工艺,一流的设备和一流的管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安全高效的特大型现代化的矿区。
言犹在耳。看看,多么铿锵的词句,多么响亮的承诺,可是,可是……公司还没有正式投运就发生了“3?28”事故,153名矿工被困在地下。尽管到目前为止已有115人成功获救,但是,豪言壮语换来的最终还是一次惨痛的矿难。
再来看看有关分析: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我们看,在短片里面也说了,在事故发生前三个小时,工作人员就发现一个地方少量出水,一个小时之后,项目负责人征求了现场专家的意见,现场专家说,可以施工。我们来看国有大矿,它配备了这个现场的专家,这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现场专家得到的是这样的一个结论,那我们又如何去解释?
倘若,这些都是真话,是事实,那么,问题应当说就比较明了了。3小时,2小时,1小时,时间不长,可这是生命之时啊!
中国是个资源较为缺乏的国家,但像“专家”这一类的资源近年来给我的感觉好象并不是好缺。据我所知,每年通过这样那样的考试后都会脱颖而出一大批大批的专家充实到全国各地,充实到各行各业。老的还没退,新的就上来了。年复一年,一晃荡,10个人的办公室,有9人是专家,余下一人已经过了考试关,不久的将来也会跻身于这个光彩夺目的行业。
其实专家多并非坏事,专家多少也并非原因。真正事情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否解决处理好实际问题,尤其是像“3.28”透水事故征兆这样人命关天的实际问题——说来还真让人心惊肉跳。稍有井下安全作业知识的人都知道,透水征兆,它的危险性与瓦斯超标几乎不相上下。可是,可是在没有探明出水原因时,就冒然作出“可以施工”这样漠视安全漠视生命的决定……,如果说是另有原因,另有企图的话,还不会那么让人感到愤怒;但如果说是不懂,或者技术失误,那么,这样的专家最好就只他一个,多了,那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历史,事实,惨痛的教训一次次的告诫我们,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东西还是要解决好人尤其是那些专家们和管理者的问题,他们的一句话,一个指令,一个决定一个决策,所关系到的不只是利润、效率……,更重要的还有生命、只有一次的生命!但事实却有点令人失望。处罚又怎样?撤职又怎样?罚款又怎样?坐牢又怎样?枪毙又怎样?生命还不是照样被漠视!矿难还不是照样发生!悲剧还不是照样一次次地重演!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