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相守的天空,默默仰望的姿态

无缘相守的天空,默默仰望的姿态

白墨杂文2025-05-10 09:16:40
那天,手拿王海瓴《大校的女儿》,凝神几小时,读后却并无特别的情绪滋生,仿佛读过、只是读过,如此而已。然而,晚上的时候,用PPlive我搜索了这部由袁立与郭晓冬主演的同名电视剧,一看又是一整夜。姜士安,
那天,手拿王海瓴《大校的女儿》,凝神几小时,读后却并无特别的情绪滋生,仿佛读过、只是读过,如此而已。然而,晚上的时候,用PPlive我搜索了这部由袁立与郭晓冬主演的同名电视剧,一看又是一整夜。
姜士安,这个角色在小说里着墨不多,至少整本小说通读下来,这个人物的名字在我的印象里依旧还是模糊的。然而,郭晓冬——这个从山东沂蒙山深处走出来的汉子,把小说中这个男主角内心深处那段自尊而又真诚、沧桑而又深沉、热烈却不失理性的情感完美的诠释,令我再一次的沉湎在观看后的深深思考中……
最先,韩琳因为善良、美丽的形象走入了姜士安的视力范围。而后,那个风雨夜的值班,无意的巧遇让姜士安感受到了躲在岩石背后、浑身湿透地颤栗着的韩琳——这个平日里看着总是坚强、果敢的优秀女班长隐藏在外表下的胆怯与脆弱,还有女子本性中那永远无法抹去的温柔与依恋。那一句“别走,我害怕”,唤醒的不只是姜士安男子汉的英雄情怀,只怕更多的还有沉睡在自尊背后努力被压制的爱情触角。
再后来,愈加强烈的爱情与越来越明显的距离感,让姜士安渐渐明白:遥远的天空不可能因为他的努力而改变距离!韩琳与他悬殊的出身环境,以及由此环境熏陶出的譬如性格、观念等等主观意念,这一切都不是他能依靠单方面的努力而改变或拥有的。于是,他选择了接受自己的命运:与一个比自己年长四岁的、善于持家打理农活的、斗字仅识的、父亲在家乡物色好的农村女子结婚。
面对枕边人精神物产上的贫瘠,失语的姜士安有过太多、太多的沮丧与徘徊。然而,挣扎中他还是尝试着去改变,比如发现这个农村妻子的优点、买来一套小学课本留下充满期待的文字教她自学,从零开始,企盼她能够也努力改变,于是彼此的精神世界不再那么遥远……然而,事实再次证明:遥远的天空不可能因为他的努力而改变距离!
明白了、接受了;平静了、沉淀了。姜士安把自己分成了三份:工作上,事业为重、军人的使命为重;生活上,老人安心、妻子安心、孩子安心;情感上,一片唯一属于自己的情感自留地。
剧情的最后,面对各自在生活中摸、抓、滚、打着走过来的对方,韩琳终于发现:最关心她也最为她所牵肠挂肚的人原来是姜士安。而姜士安,摊开手中一本尚属半成品的作品——一本走到哪儿都始终随身携带着的剪报制成的《解放军文艺》,轻轻掀开的动作后,那记录着韩琳成长信息的文字剪报背后,熟悉的究竟是仰望?是亲切?还是依恋?
没有走到一起,是否意味着就没有了爱恋?当以相守为归宿的爱情却遭遇到了生活中种种现实的无奈与隔阻,这种仰望的距离是否会比厮守更短?又或者更近?
……
我相信,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人性社会,你、我、他的生活也一样会遭遇越来越复杂、多变的情感问题,到底怎样的处理方式才是正确的?怎样的选择才能够把伤害降到最低?怎样的爱的表达方式才是在真爱?……
思考仍在继续,就似对爱情的演说千百年来未曾有过停止,却老生常谈、愈谈愈新。唯有心中对爱的追求与理解在渐渐清晰——自尊而真诚、沧桑而深沉、热烈而理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