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六十终于盼到普惠式“退休”
中国作家网报道:目前乡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家庭保障功能弱化趋势均十分明显,农村居民承包的土地,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保障功能,但不可能真正解决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况且,摆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格局代之以农业产
中国作家网报道:目前乡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家庭保障功能弱化趋势均十分明显,农村居民承包的土地,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保障功能,但不可能真正解决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况且,摆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格局代之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继续单纯地依靠家庭与承包土地,来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显然具有巨大的风险。而指望通过商业保险的途径,来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更不具有现实性。在农村居民对社会养老保障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土地养老方式持续弱化,而商业保险又无力消受的条件下,国家不能继续忽视农村养老保险,而是需要在回顾总结以往农村养老保险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方案,以便争取时间,消除农村养老问题可能酿发的社会风险。8月4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今年上半年中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两部分构成,而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也就是说,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国家先选择10%的县(市、区)试点,然后全面推开。据悉,试点将在今年10月1日前启动(中国网)。
在农村“补贴”城市多年后,建立农保体系、城市反哺农村,也是理所应当。而以目前国家财政收入之高,要提高这个国家中最弱势人群的基本福利水平,也并不缺乏能力。所以,这次养老保障筹资方式改变了过去主要由农民自己缴费的模式,把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在支付结构上采取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分开,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形式。这直接明确了国家财政的责任,改变了以往在农村养老上中央财政没有支出的令人遗憾的状况。将所有的公民纳入社会福利体系,不仅是落实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在完成国家对国民的承诺。随着国民基本福利到达农村,农村社会发展、农民观念变革也将深入,例如仅就农民养老金这一项来说,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要求每一个农村家庭破除“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和意识,但要农民彻底摆脱老无所养的担忧,就必然要求国家切实担负起对农民的养老义务,确立长久的制度保障。
农民普惠式养老,这是我国继2006年取消农业税以后,又一件足以创造历史的壮举。这次国家养老金的设置,对农民朋友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过去农民是终生职业,必须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一辈子,直到老死,根本没有“退休”这一说。管你七老八十,想养活自己就得种地,虽说老了应该由子女赡养,但农民留给子女的又有多少?子女又能为老人提供一个怎样的养老条件?因为养老的方式主要是家庭养老、养儿防老。但大多数农村家庭并不富裕,有的只是刚刚达到温饱水平。在这样的家庭里,任何一个劳力都是宝贵的资源,任何一个吃闲饭的都是极大负担。所以经常可见的情景是,有很多农村老人一直到八九十岁还必须要土里刨食才能养活自己,而和他们一样年纪的城里人早已经颐养天年了。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一直是一个数量极其庞大但却相对特殊的群体。其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农民对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巨大的贡献,在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形成的价格“剪刀差”中提供了巨额的工业化资金,以低廉的工资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但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在建立之初走的就是一条城乡分割的道路,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险的项目、覆盖率及保障水平等方面均大大高于农村。从目前社会福利制度运行的实际来看,只有免费义务教育是全民的,其他的都主要体现为与身份相联系的救助和福利项目和与正式就业相联系的社会保险项目,享受的福利是极不平衡的。我们要撤除一切不合理的身份限制、建立个体间完全平等的社保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这是以往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都证明过的。但这个工作,市场自己是做不了的。在此意义上,国家促进社会平等的政策就是市场经济能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当一个国家能够把“平等”作为自己发展目标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人民必然会以发展和稳定来回报。
在农村,作为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真的一点活也不能干,不要说晚辈歧视,就连老人自己也有愧疚之感,总觉得欠了谁一样。我国有13亿人口,8亿多是农民。农民祖祖辈辈都是靠养儿防老,积蓄养老。许多农民为解后顾之忧,总是祈求多子多孙,期盼子孙中能有人供养自己的晚年。但实际情况是,多子多孙并没有解决养老难题,有限的积蓄也根本不够实际的花销。许多农民劳累了一生,到了晚年经济上捉襟见肘,生活条件极差,社会也因此增加了许多不和谐音。农村社会的这种低福利、无国家养老的状态,其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策略所致。在以往的几十年里,通过放弃农民的社保利益、低价购粮、工农业剪刀差等方式,国家不但积累了工业建设资金,而且单独建立了城市社保体系。其结果是:占总人口30%的城镇居民消耗了用于社会保障全部支出的89%,而占70%的农民只能分配到11%,这是很不公平的。
国家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为全国范围内所有农民获得普惠式养老展开了蓝图,农民成了直接受益者。我们足以相信,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养老问题得以解决,则我国的社会保障又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在金融危机的今天,出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不但是合乎道义的举措,也是合乎经济发展逻辑的举措。对医保、养老等全面福利体系的投资,才是真正面向每一个普通人的投资、才可以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提高社会的购买力,其扩大内需的效率比投资在钢筋水泥等大型项目上要高得多。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即将到来,在此前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这一重大消息,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这是农民的福音。可以想见,农民享受养老保障后,许多原来自我限制的基本支出现在可以去消费了。所以,这笔钱最终会流回市场,成为扩大内需最有效的途径,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通过这些福利性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三怕”与“三不怕”
下一篇:真正的恐怖之王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