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捻

小捻

李玲蔚散文2025-10-31 19:31:22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这是张爱玲在《小团圆》里借九莉的口吻在日记上写的一段话。而且,是在九莉三十岁的时候写的。为什么张爱玲笔下的九莉在二十岁的时候对心中的感情没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这是张爱玲在《小团圆》里借九莉的口吻在日记上写的一段话。
而且,是在九莉三十岁的时候写的。
为什么张爱玲笔下的九莉在二十岁的时候对心中的感情没有这样的认知呢?或者说三十岁之后再发表这样的喟叹就不合时宜了呢?
所以,在一般人眼里三十岁是一个女人看待爱情的水分岭,三十岁之前不够成熟,三十岁之后又太麻木。
三十岁之后的已婚女人已经不习惯表达爱情了,一是因为呆在婚姻的城堡里不便发表一些对爱情的看法了,即使能说出口的也是与当下过日子的男人有关的,别的多半都隐藏于心了。再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年龄的女人仿佛无心去议论爱情的是是非非,一切已成定局,说与不说,谈与不谈,与当前的婚姻无关紧要。
就那句话而言,我是非常欣赏和热爱的,我读了无数遍,每次都有新感觉。
多么美好的想象,心中千盼万盼的那个人,始终没有出现,为了让心中的失望不再落实为失望,她宁愿相信他是因为下雨才没来,而不是相信他是因为其他原因没有来,比如他不够爱她,他没有到非来不可的地步,而她自欺于是天气的原因让他泥足了,给心中的期盼一个美好的台阶。
女人多半是活在幻想中,尤其对没有落实的爱情寄予美妙的想象,事实上女人对爱情最幸福的感觉就是来临之前,爱情真的来了,反而是痛苦。
我有一位女性好朋友,谈起当年的一桩感情那是嗟叹万千,问她后来为什么分手了,既然爱的那么深,且相恋多年?她的回答是爱的太深了,也爱的太重了,她无法担保在将来的日子能够白头偕老,还一起那么爱,她担心在未来的日子里爱情难保在哪一天突然消失,爱着的那个人突然离开,她无法想象等爱情到寡味的那一天,她如何面对来临的一切,于是她果断在一切尚未成形之前说拜拜。多年来,她依然清楚记得分手时痛苦的心情。我说,也许后来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差,不分手也许这样一辈子并无风雨,你的想象害了你。她说,不是的,爱的太深就把爱情爱的太死了,爱的太死的东西早晚有一天会失去活力,我何不在最有魅力的时候收手给日后留下哪怕是苦涩但也情意绵绵的回忆呢?
这是我见过的对爱情别有一番理解的爱情,世上有千千万万种爱情,就存在千千万万种理解。
我是信了。
九莉最终是经历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爱情之路。九莉的路就是张爱玲的路,走什么样的路是有命数的。
《小团圆》的问世,又掀起多少人对张爱玲爱情之路的探讨和研究,我想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张爱玲本人在那场经历中感受了什么,张爱玲在世时并没有授意这部自传体小说的出版,难道她出于对“自传”的忌讳?还是世人皆知的那桩事无需一本正经通过一部小说再次传达?或者是等她千辛万苦完成之后,觉得无意思了?不然解释不清她在世时为什么迟迟不出版,而是交给好朋友保管手稿。像张爱玲那个时代的知识女性,写一部关于自己的小说不是什么悖论,她敢于写就一定有勇气出版,但为什么后来不出了呢?却是个雾一样的谜。
我想她是累了,一个人在累着的时候,对一切都抱着无望的态度了。
而且她是在楚暮之年又是在异国他乡回忆几十年前的事,她料想,除了她本人,谁还会感兴趣?有人就说晚年的张爱玲本身就到了无文可写的地步,又因为她一个人很凄苦,那时候的她只有回忆,回忆成了她最后的人生中的最大内容,我有点相信这是事实。想一想,无儿无女的有知性的张爱玲,一个孤独的灵魂到后来能做什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