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游之五

北京游之五

倾阻散文2025-11-05 20:30:30
“酒困路长唯欲睡,天高人渴漫思茶。”以平稳的大巴车做摇篮,导游关于十三陵的讲解成了最美的催眠曲,许多游客登上午饭后的大巴车不一会就睡着了。任你是导游小姐幽默而善意的呼唤,也不管你这片土地曾长眠着朱氏十
“酒困路长唯欲睡,天高人渴漫思茶。”以平稳的大巴车做摇篮,导游关于十三陵的讲解成了最美的催眠曲,许多游客登上午饭后的大巴车不一会就睡着了。任你是导游小姐幽默而善意的呼唤,也不管你这片土地曾长眠着朱氏十几个皇帝,先睡上一觉再说。
导游也真够不容易的。如果把她的游说与购物有关的部分区别开来,她关于景点的介绍,还是为不熟悉北京的游客提供不少有益的信息。十三陵,这里首先因为埋葬着明朝的十三个皇帝而得名,以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吸引了中外众多的游客。再一点,它也因当年毛泽东主席的亲自主持修建的十三陵水库而更加闻名遐迩。大巴车行进在公路上,导游指点着依次的是哪个陵墓,开放的都有哪个,讲着为什么明朝皇帝会把墓地集中选在这里,某个人所葬的具体位置为什么会是这个顺序,讲到当年新中国为什么要在这里修建水库,库区现在为什么变得水少干枯,在她那里都有一整套的理论和逻辑,更增加了这一地区的神秘感,当然也使一些迷信的游客更加迷信了。我倒觉得,做为导游,适当地在解说词中附会一些佐料,以增加其趣味性,本无可厚非,但过于牵强,特别是过于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就不应该了,有关部门也应整顿整顿,特别是对那些有损于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有损于新中国形象、有损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的成分要坚决剔除。即使不能把十三陵水库做为宏扬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红色景点来宣传,但至少也不应该把新中国的伟绩与什么镇龙脉、保江山这样的思维联系在一起。
其实,所谓的十三陵一行,只是昭陵一游。来到昭陵门前,人们还没从车上走下来,导游便喋喋不休地讲起了游昭陵的注意事项:不要在里面拍照,因为按惯例,在阴宅照相不好;进入各道门时,迈腿要男左女右;从陵墓出来经过某门时,一定要从正门出来,并说“我回来了!”;陵园最后一个地方是皇帝大臣禳灾祈福的地方,一定要去那里,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云云。我们也和大家一样入乡随俗,循规蹈矩,虽不相信由此会真正带来什么好运,但也不希望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灾祸,至少也不想在别人眼中看到自己是另类之人。虽没进入地宫里面参观,只在地上看一下,就足以被过去皇家的奢侈所震撼,被古人的设计和建筑所折服。来到一大殿的后面,接下来就是埋葬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就在这块不大的、四周围着石头高墙、地面铺着石块的空地上,导游向人们讲解道:这里就是阴阳的分界线了,当年成千上万的修陵人在陵墓即将竣工时,被皇家通通杀掉,陪葬在这里;指着前面长在高处的三颗树,那是皇帝的三个皇后,所以她们会在没有土壤的建筑高处自然生长……不管故事是多么美妙,但不能不说封建统治者的爱情是虚幻的,其残忍是令人发指的。是车上的导游说错了,还是陵内导游说错了,反正在从陵墓出来的时候路过的门的走法上,则是恰恰相反的,但有一点则是一致的,就是大家都按照她们一致的说法:说了一句,我回来了,而且是夫妻的还要手拉着手,反正大家谁也不愿意留在阴间,不是说好死不如濑活着吗?
从昭陵出来,下一节目是在导游的带领下购物。有两处,一个是卖北京土特产的地方,一个是卖蛇纹玉的地方。这两个地方的产品都被导游小组说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土特产店里主要卖两样东西,一样是北京烤鸭,一样是果脯。导游小姐指点着路边到处都是的果树说,北京地区这么多的水果怎么办呢,大部分被制成了果脯,一是解决了水果的时令性强问题,缓解了运输压力,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提高了水果的销售附加值,这里的果脯生产工艺先进,产品无污染。那这里的烤鸭与其它地方的有什么区别呢?这里的烤鸭就是用这里砍下来的果树烤制的,有着一种果树木质特有的清香,这是和北京其它地方卖的鸭子最大的不同,应该说这里才是北京烤鸭的正宗。鸭子是可以品尝的,柜台上的小碟子里,摆着切好的肉丁,游客可以用牙签挑起来放到嘴里细咂之味道(友情提示:嗓子粗的人和缺牙的人要注意,因为肉块切得太小,可能会直接进入食道或躲到牙空里,使你难以发现;因为你是绅士,你又不能接着去挑第二块)。来北京不吃烤鸭是孩子所不能同意的,高档酒店又承受不起,只好在这里买上一只了,有38元的,也有48元的,当然是来只大的了。至于果脯嘛,我不喜欢,但不同口味的栗子还是要每样来上一点的,来充当我们一行人的零食。一处现场制作合桃粉的地方吸引了我,我知道合桃是健脑的,上大学的女儿需要健脑,当高教的妻子需要健脑,至于我一个经常泡在酒场上的中年人,就无所谓了。来上两包,一包是“纯”合桃粉,一包是芝麻合桃粉,每包一市斤,“纯”的要比两掺的价格贵一些。当署假在家的女儿用“纯”合桃粉来补脑时,她说“纯”得芝麻味比合桃味还浓呢?那种两掺的至今还启封呢,还不知能掺到什么程度呢?玉就不用买了,我们才不想金玉其外呢!再说,我们同行的女士还有几年前在北京买玉受骗的经历作警示呢。真是“一朝受蛇咬,十年怕井绳”,同行那对夫妻,到玉店时干脆就没下车。
虽然外加60元,但当天的最后一个景点——明朝蜡像馆,还是有点看头的。从朱八出家当和尚始,到崇祯煤山自缢终,整个明朝的主要环节历历在目,每个主要人物栩栩如生。宏大的场景、明灭的灯光、文明的服务、细腻的讲解,都给游客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半个小时左右的参观,再一次理清了明朝哪些事;漂亮的解说员偶尔一两句画龙点睛的话语,不时地激荡着人们从历史的兴衰中进行着沉重的沉淀,有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提示,也有黄炎培“历史周期率”的告诫。看热闹的同时,不能不为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到处都充斥着“潜规则”的今天,旅游业的“潜规则”我是不得而知的。从蜡像馆出来,大巴把我们引导到最后一个购物点——一个卖金货的地方,但导游有言在先,劝大家不要在这里买东西,她也只是例行公事,并要求大家都进去,给她凑个数就可以了。我在为旅游主管部门默认这种以牺牲无数游客的保贵时间为代价的“凑数”行为的存在和导游小姐的无奈而悲哀的同时,也还遇到了曾经在南方某市观看过的一出“好戏”。进入金店大门,工作人员引导游客进入展厅,简单参观一下,由讲解员开始讲解,一开始两个人,一个人讲解,另一个做些辅助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