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意的白园
游罢香山寺,我们来到寺北的白居易墓园,凭吊这位历史文化名人。白居易的墓园又称白园、白冢,在香山北端琵琶峰巅,是一座依山傍水、秀色宜人的小巧园地。白园是个幽静的去处,松柏葱郁,景色清丽。它背靠龙门东山主
游罢香山寺,我们来到寺北的白居易墓园,凭吊这位历史文化名人。白居易的墓园又称白园、白冢,在香山北端琵琶峰巅,是一座依山傍水、秀色宜人的小巧园地。白园是个幽静的去处,松柏葱郁,景色清丽。它背靠龙门东山主峦,前面是陡悄的土坡,和龙门石窟隔伊水相望;而长桥卧波,飞架东西,宛若一道彩虹。将两岸相连。有人说,这是诗人生前喜欢伊阙风光,特意嘱咐后代将他葬在这里,好在死后也能静静欣赏伊阙胜景的。
白居易墓园占地44亩,分为青谷、墓体、诗廊三区,系根据诗人性格、唐代风采和得体于自然的原则设计建造的纪念性园林建筑。依山势建有松风亭、白亭、翠樾亭、道时书屋、乐天堂等富有唐代风格的亭阁,三季育花,四季常青,曲径通幽,古风遗韵,是游览的好去处。
从龙门桥过伊河,左侧即是白园的大门,门口匾额上“白园”二字由启功先生题写。迎门为青谷区,丛竹夹道,悬瀑飞洒,荷池送爽。进门直行,但见路转峰回,林木森森;山泉叮咚,池水荡漾,幽雅至极,使人心旷神怡。漫步石级而上,山腰有亭,名曰“听伊”,此亭系白居易晚年与其好友元稹、刘禹锡等对奕、饮酒、品茗、论诗之处。由“听伊亭”而上,在危岩翠柏中有一古朴典雅之阁庐,题额“乐天堂”,仍由启功先生书写。“乐天堂”是后人以白居易字乐天而起。乐天堂依山傍水,面对青谷,是诗人作诗会友之处。堂门有两副对联,内联是:“为生民忧直言极谏,得山水乐饮滔赋诗”,系王遐举隶书;外联是:“西湖筑白堤龙门开八滩倡乐府诗讽谕志在兼济天下,履道凿园池香山卧石楼援丝竹赋青山乐于独善其身”,周而复书写,简练地概括了白居易的思想和事业,乐观通达,进退自如。白居易恬淡自然,乐天长寿,享年75岁。
室内自然山石裸露;汉白玉雕成的白居易塑像,高1.5米,底座宽2米有余,素衣鸠杖,栩栩如生,潇洒自然,静座山石之上,有飘然欲仙之态,给人以深思明世之感。站在堂前,可深切回味诗人原作“门前常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的内涵。花木深处掩映着的乐天堂是白园三部曲的第一部,它似乎首先概括性地向游人揭示出白居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功绩远远大于缺失的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中谱写了大量诗篇,内容多为反映人民疾苦,通俗易懂,广为流传,其中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在世界各地都有传诵。虽然他晚年考虑自己多了些,但其耿直、峻洁的人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仍有其连贯统一性。
墓体区位于琵琶峰顶。出乐天堂从牡丹坛拾级而上,很快,便由一条干净的石铺小径,把你引向一片开阔地,这便是琵琶峰。琵琶峰翠若袖珍,紧依香山,伊河水碧印日月,足下抚琴。走过去一看,真像一个硕大的琵琶。你刚刚踏过的石铺小径就是琵琶的曲颈,而与石铺小径相连接的上窄下宽的圆形峰顶便是琵琶的琴箱。白居易墓便紧承琴箱,位于大琵琶的底下,即琵琶峰的最西头。四周翠柏环抱,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园中间为墓体区,有墓冢、乌头门、登道、碑楼。整个墓区翠柏葱郁,奇花飘香。在翠柏丛中,有砖砌矮墙围成直径19米的圆形墓丘,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眠之地。在圆形墓顶之上芳草萋萋,你可能会由此想到诗人“离离原上草”的诗句。墓四周的19棵柏树环成一个圆圈,中间生有一棵枣树。有人把这枣树看作白居易的象征。树刺,标志着他针砭时弊的性格;树果,标志着他治世济民的成果。秋季时分,叶绿枣红,颇耀人眼目。墓前立有高大石碑3块,其中1块上刻“唐少傅白公墓”6个字,这块墓碑已成为白墓的标志和象征。我们在许多叙写白居易的著作、文章中,都可以看到这个墓碑的图片。碑的位置是有变动的,不过总在墓的旁边。在墓右侧,有巨石卧碑,刻有《醉吟先生传》,碑重24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书。登高望墓,形似琵琶,而其东南长长的芳草墓道,四周围以齐整的冬青,翠绿色的草地中央,三根“琴弦”清晰可见,此即为琵琶的“曲颈”。诗人精通韵律,又作千古之颂的《琵琶行》。此山、此墓、此龙门之地,是他长眠的最佳之处了。琵琶峰和白冢是白园三部曲的第二部,是观赏活动的充分展开。在此可以充分逗留,无限遐想。面对白墓,你可以回顾诗人一生的行踪、思想发展和创作道路……
诗廊区在墓北山腰。从白公墓沿石级而下,峰腰平缓处即是诗廊。诗廊全长五、六十米,陈列有白诗碑刻和诗意瓷砖壁画,白居易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被镌刻在这里,行、草、篆、隶齐全,流派纷呈,皆出自现代书法名家之手,如欧阳中石、王遐举、楚图南、周而复、陈天然、李进学等都在这里留下了手迹。诗书结合,堪称双壁。既可以欣赏白居易的名作,又可以领略当代名家书法艺术之美。开首一块碑刻的是《琵琶行》全文,系欧阳中石手笔,全诗88句616字,以清晰、秀丽、富于个性的小楷书之刻之,真令人对书法家的造诣和雕刻者的技艺称羡不已。最后一篇刻的是《村居苦寒》,张道兴书法。
日本书法廊是为中日书法交流而建,多为当代日本书法名家之作。其中一块立于1995年,落款为4个日本人,上书“樱献”两个大字,字体清俊洒脱。上面还有小字碑文,以诗的语言表达着对诗人的怀念。另一块醒目的石碑落款为“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并署了几个人名。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内容如下:“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由此,我深刻体会到了白居易的世界影响。他与日本文学的关系,被日本人作了如此高的评价,这恐怕是一般游客难以想像的,不看此碑也是难以充分认识到的。香山居士九泉下有知,是应该感到荣幸和欣慰的。后人为他建了这么好的纪念馆,他的墓地绿阴常在,生机勃勃,诗意盎然,每日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他的子孙后代祭祀他,全国人民纪念他,连国际友人也不远万里来看望他,日本人对他更是感恩戴德。可见,对人间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人们会永远铭记着他。
观看诗廊,真是莫大的艺术享受。这些名家书法,一方面本身即是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一方面又是另一种艺术的载体,是传播白居易诗的良好媒介。尽管白居易生前即为诗的通俗化民间化付出了努力,甚至传说他的诗“老妪都解”,但由于时间的距离,白诗对于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