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佛

千年大佛

鸣嘤散文2025-11-13 00:41:00
任丝绸古道上的马蹄声,清晰了又模糊,模糊了又清晰,你千年的期盼依然悠远绵长;纵虔诚的目光凝固了又迷离,迷离了又凝固,你坚毅的身姿依旧挺拔。那宛如绸带的泾河之水,穿越大唐盛世而过,串联起丝丝缕缕的回忆,
任丝绸古道上的马蹄声,清晰了又模糊,模糊了又清晰,你千年的期盼依然悠远绵长;纵虔诚的目光凝固了又迷离,迷离了又凝固,你坚毅的身姿依旧挺拔。那宛如绸带的泾河之水,穿越大唐盛世而过,串联起丝丝缕缕的回忆,浅水原大战的刀光剑影,经过千年的沉淀,早已泯灭在你慈悲为怀的梵音之间。千年大佛寺,千年大佛,古朴圣洁、肃穆庄严,历经风雨沧桑、世事变迁,经受了人与自然的双重摧毁,但仍不失为中国唐代佛教艺术的典范之作,依旧是丝绸古道旁一颗璀璨的石刻艺术明珠。
大佛寺,位于陕西彬县城西十公里的泾河南岸,距我所在的单位不足十分钟的车程。作为唐代的皇家寺院,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原名为“应福寺”,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在长武县城北浅水原抗击薛举、薛仁杲大战(史称为浅水原之战)中阵亡的将士应福所建,是我国现存唐太宗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一所洞窟。寺中的大佛石窟内雕刻的大坐佛,依岩而坐,高达24米。后人因佛像高大雄伟,故而称其为大佛寺沿用至今。
盛夏的午后,与友人结伴,从公司出发,沿312国道一路驰骋,远远便看见红墙黄瓦的寺院围墙。再近一些,便可看到依山起刹、依岩凿佛的大佛石窟,雄伟中带着一丝神秘,神秘中透出一丝神圣。
我们跟随几位虔诚的香客一道,跨过大佛寺厚重的门槛,院内盛开的各类鲜花,溢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不知谁敲响了锈蚀斑斓的古钟,在落日斜照的黄昏,沧桑的声音,飘扬出很远很远。大佛石窟依岩而建的五层护楼远观甚是雄伟。沿着护楼,拾阶而上,第一层门楣上“觉路”二字,给人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其中蕴含的佛语禅心,却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参悟的透彻的。到了第二层,穿越几个月牙形的拱形门,便到了中崖,三个门洞直通石窟,为游人搭建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赏大佛的平台。正门门洞上方,雕刻的“明镜台”三个字虬劲有力,入石三分。主窟的大佛释迦牟尼坐于幽深空灵的石窟正中,身高24米,手长4.5米,指高2米,一个手指甲就有50厘米,造型雄伟,雕饰富丽,长耳低垂、袒胸、盘膝端坐在莲座上,体态自然丰满,颇显唐代风格。仰观金光灿灿的风腴面态,慈祥中透出威严,威严中又现慈祥。虔诚凝观,不胜惊叹。据介绍,这是陕西第一大佛,在全国各石窟大佛中,也位居前列,但若以精美完好论,则位居各佛之冠,且别具一格。侍立于大佛两侧的菩萨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与大佛合称为西方三圣。两尊菩萨身高均为17.6米,也是非凡的艺术雕刻。各持法相,面相丰圆,含蓄恬静。所着锦衣,流畅自如,其形其神,无不透射出天国里的至善至美。
带着一丝感慨和满身的落日余晖,沿着青石台阶而下。脚下的青石早已辨别不出年纪,但这一切都属于千年大佛,都属于这个神秘的世界。我只是走过、看过,在斜阳夕照中,和朋友,还有拖长的影子一起快乐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