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换了容颜

母校,换了容颜

俋俋散文2025-04-29 14:53:22
母校最初的样子,我是从父亲的叙述中了解到的。家住安徽省霍邱县龙潭镇,镇中心小学便自然而然地成了父亲和我共同的母校。龙潭这个地方,因历史上寺庙众多,故又称龙潭寺。五十年代初,龙潭镇中心小学就是借着一座小
母校最初的样子,我是从父亲的叙述中了解到的。
家住安徽省霍邱县龙潭镇,镇中心小学便自然而然地成了父亲和我共同的母校。龙潭这个地方,因历史上寺庙众多,故又称龙潭寺。五十年代初,龙潭镇中心小学就是借着一座小寺庙的几间草房初建而成,当时叫做龙潭寺小学。那时,父亲恰好到了上学年龄,便在家人的安排下入校就读。由于学校规模太小,加上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差,全校只有十几名学生,且桌椅板凳全是各家自备,离校后再搬走。就是这种不像“学校”的学校,当时全乡也仅有三、四所,并均是在寺庙或地主庄园上建起来的。因此,当初能够像父亲那样接受教育的幸运孩子实在少得可怜。面对父亲——我的这位老“校友”的娓娓述说,我感觉到这仿佛很久远很古老很苍凉。
七十年代后期,我也背上了书包,捧起了课本,成了一名令不能上学的同龄孩子羡慕不已的学生娃。那时的学校仍是一幅残败不堪的景象,“一片黄土地,几间破草房,东边臭水沟,西边烂泥塘”是其真实写照。被当作教室的草房仍保留着五十年代的“特色”,墙歪屋漏,地面鸡窝一般坑洼不平。我清晰地记得,我们教室的东山墙向外严重倾斜,常年用几根木头从外面支撑着。而每逢阴雨天,室外大下,室内小下,雨水一个劲儿地往下漏,滴在我们趴的用土坯砌成的泥巴桌子上,泥浆飞溅,致使我们搂着无处可放的书本四处躲闪。一到下暴雨时,学校怕房子倒塌,只得紧急命令我们放假回家。但最让我们心惊肉跳、伤透脑筋的还是教室后面不远处零散分布的几十座坟茔,上面荒草萋萋、阴气森森。又不知哪个孩子谣传里面有鬼,无知的我们便被吓得平日不敢走出教室半步,放学铃一响,就蜂拥出门,撒丫子往家里狂奔。
白驹过隙,一晃我小学毕业已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了。如今母校的破烂落后早已被时间的车轮辗为历史,母校正将其焕然一新的倩影展现在人们面前。教学区内,两幢瓷砖贴面的教学楼高耸其间,教室内宽敞明亮,摆放着整齐标准的课桌椅,并配有幻灯、录音机等电教设备。校园环境幽雅,达到了绿化、美化、净化、香化,四季长青,花香四溢,赛如花园。光两幢教学楼中间的景色就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中间一个圆形的大花坛,正中一座高大的银白色“开启未来”的雕塑熠熠生辉,周围常青树挺拔,各种花儿竞放。四周分割成若干块造型各异的小花坛,里面或是争奇斗艳的花,或是柔嫩软顺的草,花草相映,无不翠绿惹眼,秀色可餐。花坛之间的数条小路或弯曲,或笔直,变化多端,首尾连环,路面用破碎的大理石板块拼凑出斑斓的图案。走在上面,迂回转旋,曲径通幽。活动区内,各种体育设施齐全,课余时间,孩子们娱乐、锻炼,活泼天真的身影点缀地面,愉悦稚嫩的童音飘荡校园。生活区内,教师住房同样是规划整齐,装修一新。近些年来,素质教育已在母校得到了大力实施,并取得了诸多成绩,学生的学习生活已丰富多彩,学生的整体素质已显著提高。日前,学校还正在筹建现代化的微机室。还有……无需洋洋万言,母校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变,对于我这个再次回到母校的人来说,可谓对比鲜明,感受真切,并不由得发出“天上人间,不知今昔是何年”的由衷感叹。
是的,母校变了,母校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变成了一朵艳丽无比的奇葩!然而,母校的变化只是建国六十年来社会巨变的一个小小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祖国教育的百花园正姹紫嫣红,绚丽多姿。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