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最爱是书香

一生最爱是书香

渴爱散文2025-09-28 04:09:06
 序就像蜜蜂喜爱万紫千红的花园,鸟儿迷恋茂密翠绿的森林,农夫热爱播种希望的土地,而我最钟情的是书籍的海海。投身于书的海洋,我就仿佛小船有了双桨,小鸟长出了翅膀,白云拥有了蓝天,又如鲤鱼跨越了龙门,巨浪
 序
就像蜜蜂喜爱万紫千红的花园,鸟儿迷恋茂密翠绿的森林,农夫热爱播种希望的土地,而我最钟情的是书籍的海海。投身于书的海洋,我就仿佛小船有了双桨,小鸟长出了翅膀,白云拥有了蓝天,又如鲤鱼跨越了龙门,巨浪奔腾于大海,千里马驰骋于草原。
一、煤油灯下听故事
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坐落着一个个古朴典雅、粉墙碧瓦的小村庄。小时候,我就生活在老家河南的一个小村子里。上世纪七十年代,那里还非常贫穷落后,每到天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没有电灯,一盏煤油灯下,一家人围在一起,男人在休息,老人在和孩子们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妇女在一旁纳鞋底做针线,也其乐融融。那时候,我的父母亲都在陕西煤矿工作。我家里只有姥姥带着我一起生活。姥姥是一位非常开朗、特别慈祥善良的老人,把我当成掌上明珠一般,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无论生活有多么艰苦,姥姥从来没有让我受过苦;无论条件有多么艰难,姥姥从来没有让我受过委屈。那时候还是吃红薯面锅饼和窝窝头,很少有菜,一年四季很少吃一顿肉。但是只要有一点好吃的,姥姥总是让我吃好。每一次逢年过节,几个舅舅带来的礼物,姥姥大部分都是让我吃了。每一次她去赶集,总要给我买一个白面蒸馍,或者几个包子,姥姥从来不舍得吃一口,总是让我吃。我总是让姥姥先咬上一口,姥姥总是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什么没有吃过。小孩子吃了长个子,老年人吃了长皱纹。俺不爱吃,你吃吧!”其实姥姥并不是不爱吃,而是她舍不得吃。姥姥虽然不认识字,但姥姥却很有文化和传统美德。姥姥不仅为人大方,见多识广,而且特别仁慈。因为我家的院子大,而且姥姥对人特别热情,好多老人都爱和姥姥在一起拉家常;还多年轻的妇女都爱戴我家里来玩,姥姥总是替她们抱一会孩子,有时候还给她们拿一点什么好吃的;孩子们就不用说了,我家的院子几乎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每天放学之后,总有几个孩子在我家院子里玩,知道他们家里人大声呼喊好几遍要吃饭了才恋恋不舍地回去。看到那些要饭的人,姥姥总是很可怜他们,给他们吃的,而且教育我和邻居家的孩子,不要欺负他们,不要看不起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家里遭了灾难的人们。姥姥曾经给我说,咱们家里有吃的,是前世修来的福。有福的人,还要继续修行,才能有更大的福。对穷人好,给人家帮助,就是修福。姥姥还给我说,即使是没有人在家,也要在窗户台上放一个馍,要饭的来了,有吃的,才不会白来一趟。多少个有月光的晚上,坐在老家宽敞的院子里,我望着天上的星星,听着姥姥讲着神话故事,不知不觉就在姥姥的怀里睡着了;多少个宁静祥和的黑夜,一盏小小的煤油灯下,姥姥一边做着简单的针线活,一边给我讲着一些古人孝顺、善良、友爱的美德。那时候,虽然没有书本,姥姥却是一部最深厚的传统经典;虽然我还没有上学,姥姥却给了最温暖最朴素最真诚最扎实的美德教育。那时候,我最喜爱的民间故事和神话是《天仙配》、《孟姜女》、《牛郎织女》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一本没头没尾的《西游记》
记得有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姥姥带着我在邻居一家老奶奶家里玩,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王长安来到这位老奶奶家里,见到了当时只有六岁的我,他问我姥姥:“这孩子该上学了吧?”姥姥问:“你看他这年龄,能上吗?”王长安老师看了看我,说:“我看没有问题。”于是这一年春天开学的时候,我就上学了。
上学之后,并没有觉得学习多么困难,倒是爱听故事的习惯一直没有改,不管是村里的老爷爷还是叔叔伯伯,还有那些民间艺人,只要是说书唱戏的地方,都少不了我。
由于受姥姥耳闻目染的熏陶,从小我就爱憎分明,心地善良。我特别喜欢听那些除暴安良以及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那时候,我心目中常常涌现出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岳飞传里的英雄形象,盼望着有一天也像他们一样,惊天动地地干一番事业。
对于那些神话传说,我也是情有独钟。特别姥姥给我讲的天仙配、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在我内心里深深扎根生长发芽,不仅深深感动,而且深入肺腑,终生难忘。
到了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刚刚开始能查着字典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阅读《高玉宝》、《闪闪的红星》、《茁壮成长》、《小矿工》、《煤城怒火》、《红岩》、《林海雪原》等小说,那时候只追求故事情节,随着曲折的故事,有时心潮澎湃,有时浮想联翩。
有一次,我到我村里一家邻居兰桥家去玩,在他家里,见到他父亲正津津有味地读一本没头没尾的书,那书的纸张已经发黄,而且是繁体字,但那位叔叔却爱不释手。我和兰桥就叫他给我们讲故事。他不讲。我们两个都求他,他就给我们读起那本书来。后来这位叔叔告诉我,这是一部《西游记》。就是这部没头没尾的《西游记》,曾经给了我无穷的想象,让我感受到一个无限辽阔的精神世界。我们天天请这位叔叔给我们念,一点一点的,我自己也翻着字典阅读。后来,一步步地,我也认识了很多很多繁体字。
那时候,虽然农村很多人虽然没有文化,但对文化特别尊重。偶然谁家里有一本书,爱看书的人都会借过来读一遍。大部分人很忠厚,即使是再好的书,也不会借去不还,为了一己之私而占为己有。那时候,还有一种连环画,我们也把它叫做画书,也是我最爱的书籍。村里不管谁有一本连环画,都会围着一圈孩子,一个人阅读,其他人一边听一边看。由于父亲在煤矿上工作的原因,我的父亲经常给我买一些连环画带回老家,加上我自己常常节省一点点零用钱,其他的我都不爱,就爱买书,因此那时候我在我村里是画书最多的,也是最爱看书的一个人。
三、芬芳书香润我心
到了初中时候,我父母把我和姥姥从老家接到了陕西铜川的王石凹煤矿,从此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父亲年轻的时候,并没有上过一天学,但父亲就是在最艰难的煤矿工作和生活的业余时间,凭借自己刻苦努力的精神,学会了写字,学会了读书,而且可以写信,并且可以给很多他同时代的煤矿工人写信。父亲在工作之余,很喜欢看书,比如像《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都是父亲推荐给我看的。到了煤矿之后,父亲给我借了很多名著阅读。王石凹煤矿曾经有过两个图书馆,一个在山下,书比较多,一个在山上,书也不少就是经常不开门。自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