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抗日抗暴英雄——潘文高

水族抗日抗暴英雄——潘文高

戎工杂文2025-11-20 22:30:05
潘文高,字岳,一九一六年生于荔波县九阡区(1957年划归三都县)板南寨一个水族农民的家庭。其父潘怀礼,字齐之,一生务农,勤劳忠厚,信奉天主教,任教友会会长。潘文高幼年聪明好学,勤俭朴素,喜欢帮助贫苦乡
潘文高,字岳,一九一六年生于荔波县九阡区(1957年划归三都县)板南寨一个水族农民的家庭。其父潘怀礼,字齐之,一生务农,勤劳忠厚,信奉天主教,任教友会会长。
潘文高幼年聪明好学,勤俭朴素,喜欢帮助贫苦乡亲,好打抱不平,有一次韦家寨的韦兵因家庭贫困,乡公所想把他抓来敲诈要钱,还要他运粮到方村去,这天潘文高因事路经乡公所门口,韦兵一见到他,马上出来打招呼,两个保警队员随即追来,要把他抓回去,潘文高问是怎么回事?韦兵就把原由说给他听,潘文高叫韦兵跟他回家,两个保警队员干瞪眼。因为他们害怕潘文高。回到潘文高的家后,潘对韦说:“你不要去给国民党卖命了,我送给你一点钱和米,带回家去养你家老小”。随即给他一点钱和米,叫他带回家去。又有一次,国民党乡公所要抓潘怀的去当兵,潘怀的跑来找潘文高帮助,当晚潘文高找来几个青年,护送他到亚昔河边。还送给他一点钱,到刚各去居住。
潘文高一九三二年以前就读于家乡私塾;一九三三年进入县城区小学四年级,仅读到五年级即(于一九三五年)考进了独山中学,两年后(即一九三七年),时逢抗日战争爆发,这时,血气方刚的潘文高认为,值此国家民族危难之时,躲在后方,不能为抗战效力,报效国家,贪生怕死,算什么中华儿男?于是他告别了独山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决心投笔从戎。先在黄平县重安江镇受训,然后才分配去张发奎部第四军一二一师芷江军士大队担任排长职务,紧接着又到军官学校去学习。学习结束,即随部队开赴鄂东参加广济黄梅战役。部队整编后,转编入五十九师前往江西的高安、永丰等地作战。在高安县城御敌中,跟日军拼搏时,左臂受伤后仍坚持战斗不下火线。后因战局变化,该部换防长沙以北的汩罗江长乐街一带。在参加汩罗江长乐街的战斗中,他一人就打死了二十多个日本鬼子,立了战功。参加长沙保卫战役中,在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时,他表现得非常英勇、机智、善战。他一人将敌人牵住,让部队安全转移。然后他自己边打边退,把敌人的炮火全部引向他这一边。战斗非常激烈,他自己又再次负伤。被送进陆军十九医院治疗。一九四一年,伤愈后,离队返乡。
潘文高回家后,眼看国民党政府日益腐败无能,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官吏横行,鱼肉乡里,社会黑暗,民不聊生。1944年6月,莪蒲乡公所(即水各乡)以催收军粮、积谷为名,将本乡一名妇女禁闭在乡公所多日,民愤极大。在此同时,从善乡(即九阡乡)公所,亦因催收军粮、积谷。也将潘文高的父亲潘齐之扣押在乡公所。潘文高为之愤愤不平,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号召群众抗丁抗粮。并组织当地群众拿起武器和国民党展开武装斗争。提出“不当兵,不纳粮,打倒贪官享太平”和“打富济贫”的口号。
一九四四年七月某日黎明,潘文高率领群众袭击了国民党九阡区莪蒲乡公所。杀死了乡长覃丕业等七人。同时宣布成立农民联军,自任大队长,随即进军九阡区。驻进潘家寨,李家寨两个村与驻扎在姑赏寨的国民党保警队成对峙之势。并挥军前往引头寨大地主潘明德家开仓放粮,救济群众。
紧接开仓放粮后的第三天拂晓,潘文高率领农民联军,围攻莪蒲乡公所及保警队驻地的姑赏寨。经过与保

警队激战几小时,战斗逐渐失利后,被迫退守水董巴克卡,继而移驻上、下水迭寨以北作为据点与国民党保安团继续对抗。
同年十月,荔波、榕江两县国民党政府联合出兵向九阡潘文高农民联军进剿,榕江县八开区区长王克明率部孤军深入杨拱大寨后,当即被困受挫,经过几天拼命挣扎,始得脱身逃走,悻免被歼。荔波县保警队进攻九阡也惨遭失败退回县城。自此,国民党保警队在九阡地区销声匿迹。区、乡长之流也随之逃离。全为潘文高所率领的农民联军控制。为此震惊了国民党省政府头目,扬言要派重兵围剿。
同年十二月,日军第六方面军第十一军第三师团兵第六纵队,四、五千人由该部队长松山良政率领从广西宜山北上,入侵贵州,取道荔波县佳荣九阡,其先头部队于午夜抵达九阡的石板寨,当即遭到潘文高部下潘秀华大队阻击,伤亡很大,迫使其停止前进。潘文高当时住离石板寨内三华里的水迭寨,闻听枪声,凝是保安团队来剿,立即率部前往增援,抄袭敌后,击毙敌军多人。交战中发现敌方火力很猛,阵容严整,虽有伤亡,毫不惊乱,潘文高亲自摸索靠近,看见许多骡马,听到说的又不是中国话,始知,这支队伍不是国民党保安团队,方断定是日军。凭潘文高在前方跟日军交战多次的经验,深知日军作战厉害,武器精良,不能与之正面交锋,命令停止射击,立即收兵。并通知寨内潘秀华军带领群众迅速往后山撤走,以免遭到日军炮击,造成伤亡。天刚拂晓,日军看清了目标,其主力部队已陆续开到,即命令向石板寨攻击,炮弹向寨内倾泻,房屋粮仓几乎全部被摧毁,寨边许多古树遭到炮弹击中,拦腰斩断。敌人火力虽如此猛烈,农民联军仅一人中弹牺牲。潘文高知道自己所拥有的武装力量和九阡群众远不是日本正规军的对手,绝不能采取阻击战法对付敌人。决定用夜间偷袭以及分段截击的战略战术,并根据日军的进军路线,立即具体布置,从引坑寨前两坝子到杨拱这二十多里的大路上,划分为三个作战片段。一是从引坑寨前到板黎姑弄寨脚为一片段;二是从姑弄寨背后到龙场为一片段;三是从龙场到扬拱为一片段。分别指令由潘怀义、潘文昭、覃兴武、潘三等人指挥,带领群众在各自担负地段两侧选择有利地点埋伏,伺机截止敌人。潘文高使用这一战术取得一定战果:一是由潘三指挥从水岩到杨拱的滴王沟战斗中,农民联军利用有利地形集中火力射击,共打死日军十余人,联军无一伤亡。二是由潘怀义、潘文昭、覃兴武等指挥从姑谭寨背后板黎寨前面到姑弄寨脚这一片段战斗最为激烈,击毙日军外,并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战马、战刀、军用地图、军旗等战利品。据统计这次抗击日军的战斗前后历时十余天,潘文高所率领的农民联军共计消灭日军130多人,缴获迫击炮一门,机枪两挺,步枪180余支,以及战马、战刀、太阳军旗、军锅、军用地图、防毒面具、军用望远镜、骡马等。但由于日军训练有素,命中率较高,战斗十分激烈,农民联军潘文、潘昔、潘老柏、潘老磨、覃正华等十三人同时阵亡,潘怀义、潘文秀、潘文周、潘文昭、覃兴武等负伤。日军主力抵达丹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