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所有随笔

一无所有随笔

浸益散文2025-05-14 21:45:45
八十年代,曾经一首《一无所有》摇滚乐歌曲横扫中国荒漠的大地,如秋风扫落叶,扫荡了国人心灵上的尘埃,沸腾的世界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人们从激越的政治热情中冷却下来,突然发现自己真的是一无所有了,原来世界还
八十年代,曾经一首《一无所有》摇滚乐歌曲横扫中国荒漠的大地,如秋风扫落叶,扫荡了国人心灵上的尘埃,沸腾的世界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人们从激越的政治热情中冷却下来,突然发现自己真的是一无所有了,原来世界还如此精彩!
悲怆和空虚从心灵深处喷射而出,人们声斯竭底地嚎叫《一无所有》。斯哑的声音里震颤着对爱情、自由和物质的渴望,对一切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唱出来的歌已远远超出了歌词本来的涵义,失去爱情的在唱,没有钞票的在唱,没有地位的也在唱,一切不满意现状的都在唱!那是干涸的土地对春雨的渴望,是禁锢生命对大自然最强烈的祈求!
于是,人们开始追求物质。仿佛只有物质上的丰富,才能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无论是贫贱与富贵,还是上层与底层,无论是聪明与愚蠢,还是男人与女人,都在为走出物质上的一无所有而艰辛拼搏。
农民走出了大山,走出了田园,打上背包到城里闯世界了,田园开始荒芜;城里人又踏上了农村希望的田野,工厂慢慢倒闭;干部想下海,老板想当干部,打工仔又想当老板。你今天晚上想到的点子,明天清早别人就开张营业了。人们可以敞开思想去做梦,放大胆子去打天下。社会上出现了空前的人流、物流。一切传统开始打破。十年过去了,物质丰富了,二十年也过去了,物质更丰富了。打工仔背着沉甸甸的财富回到了家乡,把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推平办起了工厂。世界原来还能这样来改造!
丰富的物质让世界更精彩了。人们不再有饥饿的感觉,过去梦寐以求的鱼肉开始让他们排斥,崇尚素食。不是不想贪食,而是营养过剩之后有许多无奈,他们的身体随着财富一起长胖。人们不需要崇尚节约了,城市的下水道象人们的血管一样开始堵塞,大量的浪费在拉动社会的消费;乡村的夜不再像点煤油灯的时候那么黑了,灯火像城里一样亮,偶尔几处红灯闪烁,是洗脚上岸的农民在嚎叫想你想你真想你,他们不再有夫妻回娘家隔田埂的羞涩,他们也能抱着年轻姑娘走上几步。老太太也能把麻将推得哗哗响,小姑娘穿着真丝长裙、戴着墨镜走在青山绿水之间,是何等的神气!学生能从电脑中走进魔域,男女能从电脑中进入情感世界。自由的空间让人们的心神自由地飞翔。
当人们从虚伪的灯红酒绿中走出来,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自己的家的时候,情感开始隔膜,亲人心与心之间再也不能再碰撞。欲望充分满足之后心灵竟是空无一物。追求目标已经迷失,人们不再关心理想抱负,一切都趋向市场了,商品经济时代尊严也可以折合成价值,一切激情都在疲惫中渐渐消失,人们发现灯红酒绿并不能支撑起精神的乐园。生命短暂,转眼人世沧桑,人们真正感到一无所和人生的无奈。
挥金如土已经不能找回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迷失不能找回情感的回归,情感的冷漠不能找回民族的自信,原来追求精神的富有更甚于追求物质的富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现象,抑或是文化现象?人们在颓废中迷惘。
渴望财富的世代渐渐淡出。人性趋向于物欲横流,但颓废只能满足他们的低级欲望。他们在物欲横流中争扎呐喊,寻求健康的民族信仰和振奋精神的民族文化来唤醒激情和奋斗的动力。
对精神的充实、富有和高尚的渴望,是照射进柴扉的一缕太阳,也是民族走出迷茫的曙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