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冥钱”引起的思考

由“冥钱”引起的思考

五尺之孤杂文2025-07-23 19:32:20
我的家乡有一种习俗,每逢春节、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都要为自己的先人烧纸钱,以寄托对祖先的哀思。我是家里的长子,每逢烧纸时,父亲总带着我前往。长大后我知道烧纸是一种迷信,便不再参与这种活动。后
我的家乡有一种习俗,每逢春节、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都要为自己的先人烧纸钱,以寄托对祖先的哀思。我是家里的长子,每逢烧纸时,父亲总带着我前往。长大后我知道烧纸是一种迷信,便不再参与这种活动。后来到外地工作,逐渐与烧纸绝了缘。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发现冥用商品兴旺起来,冥钞之物蔓延到城市。每到“鬼节”,总有三三两两的人们在十字路口或大路旁,口中念念有词,为先人烧纸钱。起初烧成卷的草纸或特制的纸钱,后来烧阴币。开始是壹元、拾元阴币,渐渐出现伍拾、百元阴钞。随着中国万元户的不断出现,人们期望仙去的父母也能过上富裕的日子,于是阴币的面值大增,千元、万元、亿元阴币满天飞。我想,如果他们的先人有灵,必定会眉开眼笑,虽在阳间受苦,但在阴间享福,多亏孝子存焉。
每年春节、清明,港澳台同胞回乡祭祖者络绎不绝。人类进入21世纪,纪念亡灵之风愈演愈烈,而且有些人由烧纸钱演变成烧纸扎的冰箱、彩电、音响、小汽车和别墅。活人享用的物品,冥亡之人亦应有尽有。有的子女想得更周全,怕死了的父母无人照顾,还为他们顾了保姆(纸女人),更有甚者还为亡父包“纸人二奶”,使亡者在阳间风流,阴间亦风流。有些人为此花上几10元、几百元,甚至上万元,人间的“大孝子”做定了,岂不美哉!
中国儒家道德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换言之,有后乃人间之大孝,不但可为家族传宗接代,而且死后也会坟上香火不断。因此,旧社会有钱人家的妻子不育或不生子,男人可以名正言顺地休妻或再娶。就是一般百姓家,也认为生女是“赔钱货”,生子则为“喜得贵子”。不求今日儿孝敬,但求死后坟上有个烧纸人。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孝敬父母蔚然成风。许多老人过上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使老年人深感生在盛世,其乐融融。但是神州大地发展并不平衡,在某些角落,不养老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有这样一位城市老人,他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抚养成人,直至年老,他把两居室楼房让给儿子结婚用。新婚夫妻与老人居住一起多有不便,于是儿子将老子赶出家门。老人被逼无奈,只好在某河边搭建临时住房,过着凄苦、孤独的生活。在农村,也有一些老人,身体健康,尚有余热发挥之时,还会受到儿子们的欢迎,一旦丧失劳动能力,便成了儿女们的累赘。多儿女者便相互推逶,都不想养老,使老人居无定处,甚至连温饱也难以解决,致使个别老人忍受不了饥寒交迫的生活竟走上绝路。
富裕起来的现代人,应饮水思源,父辈们的一生实属不易。当他们垂暮之年丧失生活能力,加上年老、体弱、多病,有的病魔缠身,在他们极需要儿女们照顾之时,切莫嫌弃他们,应多给予他们一些温暖,使老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不要让他们死后才过上祭祀时的“富裕生活”。
标签
相关文章